



上世纪60年代,老一辈9所军工人以“干惊天动地事,做隐姓埋名人”的品格,在科研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下,突破了关键磁性核心技术,为中国磁性材料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“看到中国人自己的人造地球卫星遨游太空,觉得非常自豪和荣耀!”——9所科研人员
1957年10月4日,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由苏联发射成功,随后美国、法国、日本相继发射人造卫星。1958年5月17日,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提出:“苏联人造卫星上天,云顶国际也要搞人造卫星,云顶国际也要搞一点,要搞就搞得大一点。”1965年10月20日至11月30日,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总体方案论证会召开,最后确定东方红一号卫星属于科学探测性质,发射时间定在1970年。
国之所需、我之所向。
上世纪60年代,在国家利益面前,老一辈9所军工人以“干惊天动地事,做隐姓埋名人”的品格,在科研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下,勇挑历史重担,通过不懈奋斗,突破了关键磁性核心技术,为中国磁性材料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建所初期,9所人“边基建边科研”
隔离器/环行器作为通信设备中的核心元器件之一,可以保证卫星信号的有效传输,实现“天地通讯”正常运行。9所研制出多款产品成功运用至东方红一号,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实现“上得去、抓得住、听得见、看得见”目标贡献了重要力量,同时也开创了磁性元器件运用于我国航天事业的先河。
70至90年代,9所研制的隔离器/环行器、铁氧体开关等产品
隔离器/环行器虽小,作用却很关键。1970年4月24日,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后,举国欢腾,当时所内专家都亲切地将自己研制的器件比喻为“东方红”卫星上的“补丁”。“补丁”虽小,却为卫星的完整性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撑。
“看到中国人自己的人造地球卫星遨游太空,觉得非常自豪和荣耀!”当时参与配套东方红一号的老一辈9所科研工作者回忆说,当时所里科研条件非常艰苦,从材料到工艺,每一道工序都十分繁琐和复杂,但大家没有一句怨言,当看到自己研制的产品冲上云霄,干劲更足了!
经过科研人员不断探索研究,研制出不同型号的隔离器/环行器等器件和组件,产品性能也不断提升,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到三号卫星以及其他侦察卫星、气象卫星等航天器中,都有它们的身影。
伴随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,9所积极承担并完成载人航天工程、天宫系列、探月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研制配套任务。近年来,在核心材料、研发设计、工艺技术等方面联合攻关不断取得技术突破,将宇航级隔离器/环行器的可靠性、损耗、带宽、功率容量等性能指标大大提升,实现从材料、设计、工艺等全链条自主创新。
一路走来,9所先后研制出中国第一只1000MC/S Y型环行器和中国第一只微带环形器、中国第一款基于LTCC技术微型化数控带阻滤波器组件、中国第一款L波段星载高功率隔离器,基于我国首创“空气隔离技术”研制出的我国首创“空气隔离集中参数环行器”、我国第一颗“通信试验卫星”应用的“微带集中参数隔离器”……
航天探索永无止境,逐梦之行永不停歇。下一步,9所将继续发扬“两弹一星”精神,勇于承担重任,充分发挥磁性技术优势,不断取得技术突破,助力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。